狗不理
浏览量:2847
来天津办事有几天了,今天终天大头落地安心了,准备明早尝尝正宗的狗不理包子,此前在铜陵和浙江的美食节上也吃过狗不理包子,两次的味道也不一样,包子个头大小也有差异,心想着哪天到天津一定要尝尝正宗狗不理包子。
晚上在找酒店的路上,看到了狗不理大酒店,真是想找不如偶遇。我们就近找个快捷酒店住下,就赶着去狗不理大酒店吃狗不理包子。
虽然是晚上快9点了,大厅里还有一桌没结束呢。点菜时我想当然地每人点一个大包加一笼小包,结果服务生非常肯定地告诉说,这肯定不够吃的。
我问他狗不理大包子有多大,那小哥说比小笼包要稍大一点,怪不得他肯定说我们不够吃呢,敢情北方人也秀气着呢。
经过慢长的等待,在吃光了狗不理粥后,终于上狗不理包子了,所谓单笼的狗不理大包比小笼包还真大不了多少呢。或许是期望值太高、或许是还不是太饿得慌,狗不理包子给我的感觉真是很平淡,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吧。
这才是真正的狗不理包子哟。
顺带说下,这的服务很不好,有关灯赶客的行为。

狗不理大包

狗不理小笼包,也可以叫中笼包吧。

一碗四元,关健是用狗不理碟、碗上的吧。

环境一般
下面是狗不理的来历,转自网络。天津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天津有一家享誉津门,驰名海内外,号称天津三绝食品之一的“狗不理”包子店。 “狗不理”包子始创于1858年(咸丰六年)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。清道光年间,河北顺天府武清县下朱庄一户农家,四十得子,为求平安,图长命百岁给孩子取乳名叫“狗子”,后因家境贫困,为给孩子谋生路,于1845年(道光二十五年)“狗子”14岁时,托人来津在侯家后中街刘家蒸食铺学做包子,他勤奋、好学、练得一手的好手艺,三年学徒期满又不甘寄人篱下,便在附近搭棚卖包子。由于他采用水馅和半发面制作工艺,做出的包子口感柔软,物美价廉,颇受欢迎,生意红火,后来又租了一间房子,人手也随之增加了。 1858年(咸丰六年)“狗子”见买卖越做越大,便给包子铺立了字号叫“德聚号”,平时经营中“狗子”忙得顾不上和客人说话,时间一长,人们就叫他“狗不理”了,而正式商号反倒没有叫响,戊戌变法前后,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的袁世凯将“狗不理”包子专程带入宫中,进献给慈禧太后,慈禧吃完包子后龙颜大悦,说“山中走兽云中燕,腹地牛羊海底鲜,不及狗不理包子香矣,食之长寿也”。从此“狗不理”包子成了贡品,名声大振。1916年“狗子”病故,其子子承父业,又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,“狗不理”包子先后在天津北大关、南市、法租界(天祥后门)设立了分号同时经营,达到鼎盛时期。
神回复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